CUSTOMER DISPLAY

遇到“你”最好的时光才开始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知识科普

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和肠道里的 “隐形调节器” 有关

发布时间:2025-08-04 14:40:17


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和肠道里的 “隐形调节器” 有关

当孩子出现上课坐不住、写作业走神、冲动易怒等问题时,家长们往往会陷入焦虑:是教育方式不对?还是孩子故意调皮?但最新发表在《Gut Microbes》杂志上的研究可能会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 —— 这些行为问题或许与肠道里的 “微生物世界” 失衡有关

一、多动症背后的 “肠脑轴密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中联合型患者同时存在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症状过去,医学界多从大脑神经递质、遗传因素等角度研究其病因,而这篇研究首次揭示:ADHD 患儿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紊乱,尤其是能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益生菌数量明显减少。

短链脂肪酸是肠道菌群分解膳食纤维后产生的重要代谢物,堪称肠脑轴的 “信号使者”。它不仅能滋养肠道细胞,还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大脑功能 —— 调节神经发育、改善血脑屏障完整性、平衡神经递质分泌。当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短链脂肪酸 “供应不足” 时,肠脑轴的信号传递就会出现障碍,这可能正是部分多动症患儿发病的关键机制。

二、菌群失衡如何 “远程操控” 大脑?

研究团队对比了 ADHD 患儿与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现多动症患儿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有益菌” 数量显著降低,而一些条件致病菌的比例则明显升高。这种菌群失衡直接导致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合成量大幅下降。

更值得关注的是短链脂肪酸 deficiency 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它会削弱肠道屏障功能,使毒素和炎症因子进入血液,引发全身低度炎症;通过肠脑轴的神经通路,影响前额叶皮层(负责注意力和冲动控制的脑区)的发育;还会干扰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这些物质正是维持情绪稳定和注意力集中的 “关键分子”。

三、从肠道出发,为多动症干预提供新思路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理解 ADHD 的病因打开了新窗口,更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全新方向。既然短链脂肪酸 deficiency 是肠脑轴病理机制的核心环节,那么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增加短链脂肪酸供应,就可能成为改善多动症症状的有效策略。

家长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优化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为肠道益生菌提供 “养料”,促进短链脂肪酸合成。

合理补充益生菌: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菌株的益生菌制剂,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改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这些都能间接调节肠道菌群健康,为肠脑轴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四、不止于多动症:肠脑轴的无限可能

事实上,肠道菌群与大脑的 “对话” 早已被证实与抑郁症、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这篇研究再次提醒我们: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是影响大脑功能的 “第二大脑”。

当孩子出现行为或情绪问题时,不妨多关注他们的肠道健康 —— 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愉悦的心情,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或许正是守护孩子身心健康的 “隐形盾牌”。未来,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针对神经发育障碍的精准干预方案问世,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