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ER DISPLAY

遇到“你”最好的时光才开始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知识科普

详细介绍药食同源产品中的多糖类成分是如何调节肠道菌群的?

发布时间:2024-10-24 11:39:30

肠道微生物.png

  1. 作为益生元提供营养底物

    • 选择性促进有益菌生长:药食同源产品中的多糖,如菊粉、魔芋多糖等膳食纤维是典型的益生元。它们不能被人体胃肠道消化酶分解吸收,但能够完整地到达大肠,成为肠道菌群特别是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 “食物” 来源。以菊粉为例,双歧杆菌表面存在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菊粉的转运蛋白,菊粉进入双歧杆菌细胞后,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被分解利用。

    • 改变菌群组成和丰度:这种选择性的营养供应会使有益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随着有益菌数量的增加,它们在肠道菌群中的相对丰度也会提高。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发现,连续摄入含有菊粉的食物数周后,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可以增加数倍。同时,有益菌的增殖会竞争性地抑制有害菌(如艰难梭菌、肠杆菌科的部分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改变肠道菌群的整体组成。

  2. 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调节肠道环境

    • 短链脂肪酸的产生过程:当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利用多糖发酵时,会产生短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以丁酸为例,丁酸的产生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途径。首先,多糖被分解为单糖,然后单糖进入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特定的酶系作用下进一步代谢生成丁酸。

    • 调节肠道 pH 值: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会降低肠道内的 pH 值。例如,丁酸等酸性物质的积累可以使肠道环境从接近中性变为酸性。这种酸性环境对肠道菌群的平衡有重要影响,因为许多有害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酸性环境下生长受到抑制,而有益菌(如双歧杆菌)通常更适应酸性环境,从而有利于有益菌的生长,进一步巩固了有益菌在肠道菌群中的优势地位。

    • 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能量和增强屏障功能:短链脂肪酸,特别是丁酸,是结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丁酸可以通过单羧酸转运蛋白进入结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经过 β - 氧化等代谢过程产生能量,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和生长。同时,短链脂肪酸还可以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它们能够刺激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如 ZO - 1 蛋白)的表达,使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阻止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通过细胞间隙进入体内,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

  3. 调节肠道免疫功能间接影响菌群平衡

    • 激活免疫细胞:一些多糖成分能够激活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例如,枸杞多糖可以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使免疫细胞被激活。激活后的免疫细胞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 10(IL - 10)、干扰素 - γ(IFN - γ)等。

    • 维持免疫平衡和改善炎症状态: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免疫平衡。IL - 10 是一种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防止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产生过度的免疫应答。同时,像香菇多糖等成分还可以通过调节 T 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对有害菌的免疫防御能力,减轻肠道炎症。炎症状态的改善为肠道菌群提供了一个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利于有益菌的生长和菌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