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Bifidobacterium moukalabense(穆卡拉巴双歧杆菌),这是一种较新发现且研究较少的双歧杆菌物种,其命名源于首次分离地——非洲加蓬的穆卡拉巴国家公园(Moukala-Dou National Park)。以下是基于现有科学文献的详细说明:
1. 基本特征与发现
来源:
2013年首次从野生西部低地大猩猩(Western lowland gorilla)的粪便中分离获得。生存环境:
适应热带雨林生态,宿主以高纤维植物性饮食为主(如树叶、果实)。分类地位:
属于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与人类肠道常见的双歧杆菌(如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亲缘关系较远。
2. 作用与潜在功能(基于有限研究)
目前对其功能的研究极其有限,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未应用于人类益生菌产品。已知特性包括:
(1)独特的糖代谢能力
能高效分解植物性复杂多糖(如果胶、木聚糖等),这与大猩猩的高纤维饮食相匹配。
基因组分析显示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擅长降解植物细胞壁成分。
(2)适应酸性环境
在pH 3.5-4.0的酸性条件下仍可存活(类似胃部酸性环境),可能具有独特的耐酸机制。
(3)潜在的生态与进化意义
帮助科学家理解:
双歧杆菌如何适应不同宿主(灵长类 vs 人类);
饮食结构(高纤维 vs 现代加工食品)对肠道菌群演化的影响。
3. 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暂无直接证据表明其对人类肠道有特定益生作用。
与常用益生菌(如B. lactis BB-12)相比,未开展过人体临床试验,安全性和功效未知。
其独特的植物多糖降解能力可能启发:
开发新型益生元(促进其他有益菌生长);
设计针对膳食纤维缺乏人群的微生物疗法(仍属理论阶段)。
重要区别:切勿混淆!
❌ B. moukalabense ≠ 商业益生菌(如BB-12)
前者是野生灵长类来源的科研物种,后者是经过数十年人体验证的安全益生菌株。❌ 非人类肠道常驻菌
人类肠道中极少检出该菌,其生态位与人体适应性尚不明确。
总结
属性 | Bifidobacterium moukalabense |
---|---|
发现时间 | 2013年 |
自然宿主 | 野生大猩猩(非洲加蓬) |
研究阶段 | 实验室基础研究(无人体试验) |
主要功能 | 高效降解植物纤维,耐酸性环境 |
人类应用价值 | 暂无直接益生作用;潜在科研价值(微生物进化/酶开发) |
是否在售益生菌产品中? | 否 |
科研意义 > 当前应用价值
该菌的发现丰富了双歧杆菌多样性数据库,为以下领域提供线索:
1️⃣ 微生物适应性进化(宿主-饮食-菌群协同演化);
2️⃣ 新型碳水化合物降解酶的开发(生物燃料/食品工业);
3️⃣ 对比研究现代饮食如何改变人类肠道菌群(vs 灵长类祖先的高纤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