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藏 “降糖关键”!Science 新研究揪出糖尿病治疗新靶点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数据,全球每 4 秒就有 1 人死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 1.4 亿,其中 2 型糖尿病占比超 90%。尽管胰岛素注射、GLP-1 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手段不断迭代,但仍有近 30% 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且长期用药易引发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而近日发表在国际顶刊《Science》(影响因子 63.714)上的一项重磅研究,从我们肠道内的菌群中找到了突破糖尿病治疗瓶颈的 “关键线索”,为千万患者带来新希望。
一、耗时 3 年搭建 “酶活雷达”,从数万菌群中锁定 “元凶”
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姜长涛教授、中国科学院乔杰院士、北京大学雷晓光教授、清华大学王广教授等跨领域团队联合开展,前后历时 3 年。研究的核心突破,始于一个创新性的 **“微生物 - 宿主同工酶筛选平台”**——
团队先收集了 200 名健康人与糖尿病患者的粪便样本,分离出近 500 种常见肠道菌株,再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解析这些菌株的代谢酶基因。随后,他们搭建了一套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高通量检测系统:将模拟人体底物的荧光探针与菌群提取物混合,若菌群中存在能分解底物的酶,探针就会释放荧光信号,研究人员可通过信号强度精准捕捉酶的活性。
就是依靠这套 “酶活雷达”,团队从数万种菌群代谢酶中,筛选出 71 个能 “模仿” 人体酶功能的菌源同工酶—— 这类酶的结构与人体自身酶相似,能干扰人体正常代谢通路。其中,菌源二肽基肽酶 4(DPP4) 的表现尤为突出:在糖尿病患者的肠道样本中,它的活性比健康人高出 2.3 倍,且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二、菌源 DPP4:悄悄 “偷走” 你的降糖能力
可能有读者会疑惑:DPP4 不是人体自身就有的酶吗?怎么菌群里也有?这里要先科普一个关键知识点:
人体自身的 DPP4 主要存在于肠道、肾脏等器官的细胞表面,它的 “本职工作” 是调节免疫反应和代谢平衡,其中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分解 GLP-1。GLP-1 是肠道在进食后分泌的 “降糖激素”,能促进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同时抑制胰岛 α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肝脏葡萄糖生成),就像一位精准的 “血糖调节器”。
但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产生的菌源 DPP4,会 “越界” 干扰这个过程:它的活性不受人体自身调控,会持续、大量地分解 GLP-1。实验数据显示,当肠道内菌源 DPP4 活性升高时,小鼠血液中 GLP-1 的半衰期会从正常的 2 分钟缩短至 1 分钟以内,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30%,肝脏葡萄糖输出量增加 25%—— 这就好比 “血糖调节器” 被强行加速消耗,血糖自然难以控制。
更关键的是,目前临床常用的 DPP4 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虽然能抑制人体自身的 DPP4,却对菌源 DPP4 几乎无效。这也是为什么部分患者即使服用了 DPP4 抑制剂,血糖仍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精准狙击” 菌源 DPP4,抑制剂让糖尿病小鼠血糖降 28%
既然菌源 DPP4 是破坏血糖稳态的 “元凶”,那能否研发出专门针对它的抑制剂?团队带着这个目标展开了攻坚。
他们先通过 X 射线晶体衍射技术,解析了菌源 DPP4 的三维结构,发现它与人体 DPP4 在活性中心存在一个关键的氨基酸差异 —— 菌源 DPP4 的活性中心有一个 “疏水口袋”,而人体 DPP4 没有。基于这个结构差异,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筛选了近 10 万个化合物分子,最终找到了一种名为Dau-d4的天然化合物衍生物。
实验结果令人振奋: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连续 12 周注射 Dau-d4 后,小鼠肠道内菌源 DPP4 的活性被抑制了 72%,血液中 GLP-1 浓度提升了 45%,空腹血糖降低 28%,糖化血红蛋白(反映 2-3 个月血糖水平)从 9.2% 降至 6.8%(接近正常范围)。更重要的是,由于 Dau-d4 仅针对菌源 DPP4 的 “疏水口袋”,对人体自身 DPP4 的抑制率不足 5%,避免了传统 DPP4 抑制剂可能引发的免疫抑制、胰腺炎等副作用。
四、不止降糖:研究为 “菌群靶向治疗” 打开新大门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不止找到一个新的糖尿病治疗靶点。它首次证实了 “菌源同工酶” 能作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靶点,为 “肠道菌群靶向治疗” 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路径。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项研究也给我们的健康管理带来启示:
肠道菌群平衡很重要: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可能导致菌源 DPP4 等 “有害酶” 增多。日常可多吃全谷物、发酵食品(如无糖酸奶、纳豆),补充膳食纤维,帮助维持菌群多样性。
定期监测血糖的同时,关注肠道健康:未来或许会出现通过检测肠道菌群中 DPP4 活性,来评估糖尿病风险的检测手段,提前干预比后期治疗更有效。
目前,团队已为 Dau-d4 申请了专利,并计划开展临床试验。若临床试验顺利,这种新型抑制剂有望在 5-8 年内上市,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从发现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联,到找到精准靶向的治疗方案,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了 “微观世界”(肠道菌群)对 “宏观健康”(代谢稳态)的巨大影响。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或许未来还有更多像菌源 DPP4 这样的 “隐形靶点” 被发现,为肥胖、脂肪肝、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突破。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 “肠道菌群革命”,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