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总不好?可能是你的肠道菌群在 “捣乱”!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夜晚:明明身体疲惫到极点,大脑却异常清醒,数羊数到天亮也毫无睡意?如果你长期被失眠困扰,或许该把目光从 “大脑” 转向 “肠道” 了。最新研究发现,肠道里的微生物群可能是影响睡眠的关键 “隐形推手”。一、失眠背后的 “肠道密码”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insomnia: a two - 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这篇发表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杂志上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肠道菌群与失眠之间的神秘联系。研究团队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对 462341 名失眠参与者和 18340 名肠道菌群参与者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最终发现了一个重磅结论:19 种肠道微生物与失眠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这意味着,肠道里的 “小居民” 们不仅影响着消化功能,更通过某种隐秘的通道操控着我们的睡眠开关。当这些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出现失衡,失眠就可能找上门来。
二、哪些菌群在 “操控” 睡眠?
研究中提到的 19 种肠道微生物,有的是失眠的 “风险因子”,有的则是守护睡眠的 “保护神”。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阴性菌纲:这类菌群丰度升高会显著增加失眠风险,它们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引发体内炎症反应,进而干扰睡眠节律。
innocuum 梭菌属组:作为潜在的 “失眠推手”,其过度繁殖可能破坏肠道代谢平衡,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传递。
多拉菌属:研究发现该菌属与失眠风险升高密切相关,其代谢产物可能通过脑肠轴影响大脑的睡眠调控中枢。
与之相对,也有一些菌群是睡眠的 “好朋友”,比如之前研究中提到的蔷薇菌属、瘤胃球菌属等,它们的丰度降低会让失眠更容易发生。三、从 “肠” 入手,改善失眠有妙招
既然肠道菌群与失眠关系密切,那我们不妨从调节肠道菌群做起,试试这些科学方法改善睡眠:
多吃 “养菌” 食物: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为有益菌提供充足 “养料”;适量食用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豆豉等,直接补充益生菌。
减少菌群 “杀手”:高油高糖饮食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尽量少吃油炸食品、甜食和加工肉制品;滥用抗生素会 “不分好坏” 地杀死肠道菌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不仅能稳定生物钟,还能让肠道菌群形成稳定的活动节律;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菌群多样性。
试试 “心理疗愈”:长期压力会扰乱肠道菌群,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既能安抚情绪,也能呵护肠道里的 “小居民”。
四、失眠调理,需要 “肠脑同治”
值得注意的是,肠道菌群与失眠的关系并非单向的。研究的反向分析发现,失眠也可能反过来影响 6 种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形成 “失眠 - 菌群失调 - 更严重失眠” 的恶性循环。因此,调理失眠不能只盯着肠道,还需结合睡眠环境改善、睡眠习惯培养等多方面措施。
如果你正在被失眠折磨,不妨先从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开始,给肠道菌群 “调调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我们会迎来针对失眠的 “菌群疗法”,让每个人都能拥有香甜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