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ER DISPLAY

遇到“你”最好的时光才开始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知识科普

癌症术后肠道菌群有什么变化?

发布时间:2024-10-25 09:46:35

癌症术后肠道菌群有什么变化?

艰难梭菌感染.jpg

微生物多样性降低

癌症手术尤其是涉及肠道的手术,会破坏肠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手术过程中的操作、麻醉药物的使用以及术后的应激反应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例如,肠道切除术会改变肠道的长度和容积,使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一些原本在肠道特定区域生存的微生物种类可能因为环境改变而难以存活。

多样性降低意味着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微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被打乱,原本相互制约、协同共生的关系失衡。这种失衡可能使一些有害菌更容易占据优势,而有益菌的生长和功能则受到抑制。

有益菌数量减少

像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这类对人体肠道健康非常重要的有益菌,在癌症术后通常会出现数量减少的情况。以结直肠癌手术为例,手术创伤会影响肠道的血液供应和黏膜完整性,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所依赖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其在肠道内的定植和繁殖受到阻碍。

有益菌数量的减少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它们在营养物质代谢方面发挥的作用减弱,例如,双歧杆菌能够分解一些人体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能量,术后其数量减少会影响肠道黏膜的修复和正常功能维持。同时,有益菌对有害菌的抑制能力也下降,可能导致肠道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有害菌增殖风险增加

癌症术后,由于肠道屏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损,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有害菌如艰难梭菌、肠杆菌科的某些细菌等可能会趁机增殖。例如,在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过程中,抗生素在杀死病原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使得艰难梭菌等对抗生素有一定耐受性的有害菌过度生长。

有害菌的增殖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它们会释放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进一步破坏肠道屏障。这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肠道不适症状,如腹泻、腹痛等,还可能增加细菌移位进入血液循环的风险,引发全身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微生物代谢功能紊乱

癌症术后肠道菌群的代谢功能也会出现紊乱。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能够参与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如合成维生素(维生素 K、部分 B 族维生素)、分解膳食纤维等。术后,菌群结构的改变使得这些代谢功能受到干扰。

例如,短链脂肪酸的产生量可能减少。短链脂肪酸对维持肠道的酸碱平衡、促进肠道蠕动、调节免疫功能等都有重要作用。其产生量的减少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延缓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同时,微生物对胆汁酸等物质的代谢也会发生变化,胆汁酸代谢异常又会反过来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患者出现营养吸收不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