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国肠道微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第四届(2025)北京国际肛肠交流论坛暨中关村医工融合微生态产业论坛在北京召开
4月19日,第四届(2025)北京国际肛肠交流论坛暨中关村医工融合微生态产业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国际肛肠交流”、“医工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北京肛肠学会、中关村标准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肛肠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北京国华新业中医医学研究院、中关村人才协会、全球大健康产业联合会、锦嵘控股集团联合承办。同时得到北京创新研究所、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北京众新胃肠肛门研究所、《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元菌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专资本、辉勤创投、香港美锦资本等协办单位的支持。
论坛由北京肛肠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李东冰教授和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王钧秘书长共同发起并担任会议主席。大会执行主席由北京肛肠学会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谢振年教授,中关村标准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创新研究所刘京曦副所长,北京国华新业中医医学研究院衡培强院长担任。
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医工融合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果吉尔锑,中关村人才协会执行副理事长王钧、副秘书长顾文震,以及北京肛肠协会各分支机构主任委员、秘书长及理事、会员代表,共计300余人出席大会。
本次论坛以国际肛肠交流与肠道微生态领域医工深度融合为核心,围绕肠道微生态工程、医学人工智能、脑科学、医疗机器人、医学影像、生物材料、健康医疗大数据及柔性传感技术等新兴领域,集中探讨了创新研究、临床应用与成果转化。论坛旨在推动健康医疗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共同推动国际肠道微生态医工融合领域的学术交流、科研进步、产业升级及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力。
论坛开幕式由会议主席北京肛肠学会李东冰会长主持。会议开场,李东冰会长在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对参会领导与国内外专家的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向工作在肛肠与肠道微生态战线上的各位专家和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李东冰会长表示,历经三届深耕,论坛已形成高端学术平台,汇聚多元创新力量,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论坛首倡"一体一护"战略:以无痛病房建设为核心创新诊疗模式,以结直肠癌防治为纽带构建健康防线,该理论体系经实践验证成效显著。本届论坛聚焦三大创新方向:深化肠道微生态调控机制研究,推动医工交叉融合创新,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本次论坛聚焦于肛肠领域以及肠道微生态领域医工融合创新与转化,旨在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共同探索医工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我们坚信,通过深度交流与协同攻关,必将为中国肛肠医学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医工融合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果吉尔锑在讲话中指出,肛肠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一直致力于肛肠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微生态产业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近年来在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次论坛将肛肠医学与微生态产业相结合,旨在推动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这无疑是一次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尝试
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闫国库表示,将发挥园区产业链和产业孵化能力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希望通过与与会各合作方的深度合作,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医学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服务医学创新和转化,推动微生态、肛肠医学、合成生物学产业的有机融合,打造集科研、转化、产业于一体的医学创新高地。汇龙森愿为提升我国肛肠疾病防治水平,推动微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针对当前微生态医学面临的三大悖论(复杂性悖论、个体化悖论、转化性悖论),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创新研究所副所长刘京曦提出突破性解决方案:构建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相融合的新型研究范式。北京国华新业中医研究院衡培强院长则强调,微生态领域是我们国家在生物制药少有的在世界上占有主导地位的领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微生态产业标准势在必行,将中国特色的微生态疗法推向世界。
在产业转化方面,北京肛肠学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创新研究所、中关村标准化协会、中关村人才协会、北京国华新业中医研究院等七家单位现场签署《促进中国肠道微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指导下,以北京肛肠学会为牵头单位,成立"北京肠道微生态产业创新联合体"。该联合体整合首都医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顶尖科研力量,以及行业龙头企业资源,致力于打造"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北京肛肠学会成立内设机构“北京肛肠学会肠道微生态工作委员会”作为联合体秘书处单位。
在随后的北京肛肠学会肠道微生态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上,李东冰会长宣布任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张树荣为工作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谢振年为主任委员,北京国华新业中医研究院衡培强为执行主任兼秘书长职务。
在北京肛肠学会、中关村标准化协会、中关村人才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合作方的见证下,同期举行了北京创新研究所-北京国华新业中医研究院“北京创新研究所肠道微生态技术联合实验室”授牌仪式。北京国华新业中医医学研究院衡培强院长在致词中各单位的认可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分享了研究院实验室肠道微生态领域发展情况。他表示,“北京创新研究所肠道微生态技术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发挥中西医肠道微生态领域优势,形成区域辐射带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研究院和各合作单位能够借助实验室平台,做好学术经验及成果的传承推广,进一步提高肠道微生态领域研发及服务能力,推动实验室各项工作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大会同期启动多项重要项目:由谢振年教授牵头的教育部社创融教课题《基于产教医融合的肠道微生态管理HCH(医院社区家庭)慢性疾病干预机制研究与规模化应用示范》课题启动仪式;北京肛肠学会主导《中医微生态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编制工作启动;国内首个《噬菌体及肠道代谢物库技术要求》中关村标准立项。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在肠道微生态标准化建设和临床转化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基于产教医融合的肠道微生态管理HCH(医院社区家庭)慢性疾病干预机制研究与规模化应用示范》课题启动仪式”
“《中医微生态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撰写启动仪式”
“《噬菌体及肠道代谢物库技术要求》中关村标准启动”
本次论坛通过40余场专题报告、2场圆桌对话,深入探讨了医疗AI、生物材料、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在肛肠医学中的应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医工深度融合将成为破解微生态医学转化难题、培育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