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导读】
立冬伊始,全国多地迎来断崖式降温。当人们纷纷裹上冬装之际,不少人的消化系统却亮起红灯——反复腹痛、持续腹胀、频繁腹泻,体检指标却未见异常。医学专家指出,这往往是肠易激综合征(IBS)遇冷复发的典型表现。据《中华消化杂志》数据显示,我国约5%-10%的成年人正受其困扰。随着冷空气来袭,各大医院消化科门诊量显著攀升,这场寒潮正在悄悄改变我们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机制解析】寒冷如何扰乱肠道微生态?
低温触发肠道应激反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刘婧医生表示,肠道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寒冷刺激会导致肠道血管收缩与平滑肌痉挛,同时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有害菌群增殖、有益菌群衰减的微生态失衡状态。菌群变化获得科研证实
《Gut Microbes》期刊2022年研究显示,短期寒冷暴露可使肠道关键有益菌——拟杆菌属数量下降约25%,这类菌群与抗炎反应及肠道平稳蠕动密切相关,这从科学层面解释了为何冷风侵袭后易出现消化道不适。心理生理双重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低温还会通过“脑肠轴”机制影响情绪状态,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又会反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形成“寒冷-情绪-肠道”的恶性循环,使肠道症状雪上加霜。
【冬季隐忧】三重因素加剧肠道负担
除直接寒冷刺激外,冬季典型生活方式也在无形中损害肠道健康:
• 久坐模式:减缓肠道蠕动速度
• 高脂饮食:火锅烧烤类食物破坏肠黏膜屏障
• 情绪波动:研究显示情绪障碍者患IBS风险较常人高出70%
【防护指南】四大维度构建肠道屏障
物理防护策略
• 穿着高腰保暖内衣或使用腹带
• 每日热水袋腹部热敷10-15分钟
• 老年人及女性群体需加强腹部重点防护精准饮食调整
• 腹泻倾向者:控制生冷食物及粗纤维摄入
• 便秘倾向者:适量补充燕麦、熟制蔬菜等可溶性膳食纤维
• 严格限制辛辣火锅、烧烤及冰镇饮品动静结合疗法
• 每日保持30分钟适度运动
• 适时户外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双向调节免疫与情绪科学用药原则
• 遵医嘱补充特定益生菌制剂
• 对症使用蒙脱石散(腹泻型)或乳果糖(便秘型)
• 严禁抗生素滥用及自我药疗
【特别提示】
央视健康专栏建议,冬季应建立“温养”意识:避免冷食冷饮,清洗环节坚持使用温水,这些细节都是维护肠道健康的重要防线。
【健康结语】
当我们在寒风中裹紧衣襟时,别忘了身体内部的温度同样需要守护。一次及时的保暖措施、一餐温和的饮食、一段愉悦的户外行走,都是送给肠道的最佳礼物。这个冬天,让我们从关注肠道信号开始,用科学方式守护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