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30年,就有两位皮肤科医生John H. Stokes和Donald M. Pillsbury提出了一个超前的观点:肠道里的细菌和皮肤发炎问题可能存在联系。
随着科学进步,研究人员确认,人体的两大屏障器官——肠道和皮肤,并不是各干各的,它们会互相沟通、彼此影响。这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就被称为 “肠-皮肤轴” 。
正因为有这个连接通道,肠道内部的状态,有时候就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目前已经发现,和肠道健康有明显关系的皮肤问题包括:普通痘痘(粉刺和红肿痘痘)、玫瑰痤疮、湿疹、过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汗腺炎等。
它们之间是怎么沟通的呢?
——关键角色:肠道菌群
我们的肠道里住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对维持肠道和皮肤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如果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合作关系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对皮肤造成负面影响。
1. 微生物群落:肠道和皮肤的“居民”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表面也住着很多常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它们和皮肤的物理屏障一起,帮助我们抵御外敌。
皮肤不同区域的环境不一样,可分为油腻区(比如额头、鼻子)、潮湿区(比如腋下)和干燥区(比如小臂),不同区域由不同的微生物主导。
肠道也是如此,它是人体内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地方。很多肠道细菌(比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对健康有益,而另一些细菌则可能在身体出问题时数量增多。
2. 免疫系统:肠道和皮肤的“通信兵”
肠道和皮肤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免疫系统来完成的。
如果肠道屏障受损或者菌群失衡,就会影响到皮肤的健康稳定。肠道菌群正是通过与免疫系统互动,来调节我们全身以及局部的炎症水平。
为了维持和平,我们的肠道建立了一套“黏膜防火墙”系统(包括上皮细胞、黏液、免疫细胞等),目的是把微生物和肠道内壁隔开,防止它们乱跑引发炎症(包括皮肤炎症)。
3. 内在工作机制
我们的饮食、疾病、生活习惯、以及摄入的益生元、益生菌或抗生素等,都会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
肠道菌群通过分解食物产生维生素、短链脂肪酸等物质,来维护肠道屏障的健康。比如短链脂肪酸中的“丁酸盐”,就能增强肠道屏障,防止微生物跑到不该去的地方。
此外,肠道菌群还能产生多种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或血液循环影响到皮肤的功能。
因此,任何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改变的因素,都可能成为皮肤问题的诱因。
4. 肠皮轴与口服美容产品
肠道菌群对皮肤健康的影响巨大,这为口服美容产品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调节菌群:通过口服益生菌、益生元等,可以直接改善肠道环境,平衡菌群,从而对皮肤产生正面影响。
调节免疫:一些口服产品中的成分(如多糖、植物提取物)可以调节肠道免疫,进而安抚皮肤,减轻炎症和过敏。
修复屏障:口服一些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的成分(如谷氨酰胺、胶原蛋白等),可以减少有害物质“泄漏”,从根源上维护皮肤稳定。
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口服美容市场增长迅速,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开始关注并尝试这类产品。未来,产品将更注重天然、安全和功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与年轻化的需求。